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各地热衷限牌治堵凸显税收失衡 2014-12-31

·作者:黄楠  ·来源:腾讯财经  ·发表时间:2014/12/31  

限牌缓解拥堵理由不充分

 

2014年末,深圳突击实施汽车限购。自此,深圳市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和贵阳后第7个实施汽车限牌政策的城市。

 

历次限牌的理由主要是缓解城市拥堵,但这一理由并不充分。东京面积仅有北京七分之一,机动车比北京多300万辆;伦敦面积仅是北京十分之一,机动车数量和北京相当。东京和伦敦仅采取了提高停车费、在市中心收取拥堵费等间接措施就获得了很好的治堵效果。

 

可见,造成限牌城市拥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汽车保有量大,限牌并非治堵最佳选择。

 

地方政府限牌受利益驱动

 

限牌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作用很小,地方政府限牌或出于利益驱动。

 

在当前分税制下,汽车整车产品税费多由中央收缴至国库,地方政府所能分享到的收入很少。这意味着限牌对地方政府财政影响很小,与花钱修路、发展公共交通等治堵措施相比,限牌更划算。

 

另外,限牌还能带来额外收入。以广州为例,据统计,广州自20128月实施限牌到今年上半年,累计上牌指标竞价收入超过13亿元。仅今年6月车牌竞价收入和按规定不予退还保证金共计6536万元,这些收入完全属于广州市本级财政。

 

地方政府没享受到车市飞速发展带来的好处,本就缺少花钱治堵的动力,如今发现治堵的财路,自然纷纷跟进。

 

目前除北京和贵阳仅靠无偿摇号外,其余限牌城市均部分采取有偿竞价的方式拍卖号牌,此次深圳限牌也采取“半拍半摇”的方式,在利益驱动下,这一模式将被更多未限牌城市效仿。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消费税改到消费端,实现以地方税收调节治堵。不过,要撬动财政杠杆比征收地方性的停车费、拥堵费困难得多,改革仍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