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2007年我国消费价格涨幅可能突破3% 2007-04-27

·作者:张永军   ·来源中国税务报   ·发表时间:2007/4/27  

根据2007年4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3.3%,高于多数人的预期。加上200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高达11.1%,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加息的预期,并在4月19日当天引起股市大幅下挫。

从近期居民消费价格及其构成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的加快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带动。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7%,高出CPI整体涨幅4.4个百分点,高出非食品价格涨幅6.6个百分点。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3月份消费价格环比下降不代表价格上涨势头减弱。3月份消费价格环比的下降,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一个影响因素是2月份是春节,春节过后各种商品的价格较春节期间会有所下降;另一个影响因素是3月份天气逐渐转暖,蔬菜等价格会有所下降。笔者对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之后,计算出来的环比涨幅不仅是正值,而且比前两个月还有所加大。这说明价格上涨的势头没有减弱。

笔者认为,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大,到第四季度,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主要包括:一是自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处于增速较快的状态;2006年年中开始,对经济运行影响更为直接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也逐渐加快,目前两者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由于货币供应明显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市场都比较活跃,加上出口的高速增长,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较快,对价格水平形成拉动作用。考虑到货币变化与价格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带动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底以来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粮食价格上涨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净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影响。根据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结果,2007年夏粮播种面积没有增加,甚至可能还略有减少,考虑到2006年粮食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2006年下半年以来降水量不如2005年底2006年初那样丰沛,今年夏粮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夏粮作物单产继续提高的难度较大,因此夏粮增产的难度较大。这意味着粮食价格上涨的势头可能将保持到2007年秋季。但是,受2006年底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2007年秋粮播种面积有所增加,这将有利于秋粮产量的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的态势可能在第四季度得到缓解。另外,根据国际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2007年世界粮食将增产,国际价格上涨势头将会受到抑制,国内价格上涨也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制约。

三是近年来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正在逐渐向租赁价格传递。由于房地产销售价格不直接计入消费价格,但租赁价格计入消费价格,租赁价格的上涨将会对消费价格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翘尾因素将导致2007年消费价格涨幅高于2006年。根据笔者的估算,2006年消费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7年的影响大约为1.7个百分点,2005年消费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6年的影响大约为0.5个百分点,由于2007年受翘尾因素的影响比2006年高1.2个百分点,这将使消费价格涨幅提高。从翘尾因素的变化来看,2007年年中翘尾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一因素将导致消费价格涨幅在2007年年中前后上涨幅度会较高。

五是价格预期的影响也促使价格维持上涨态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季度居民和银行家调查结果,由于近期粮油食品价格的上涨,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延续了上升的趋势,有44.3%的受调查居民认为物价会继续上行,比去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有65.3%的银行家预期消费品价格上升,比去年同期提高25.2个百分点。价格预期对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2007年未来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会呈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但上涨的幅度也不会太高。除了上面提到的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之外,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各项调控措施,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逐渐显现,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的状况将逐渐得到抑制;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并将继续升值,将对国内价格上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考虑到2006年下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涨幅都呈现下降态势,上游产品价格对国内消费价格的传导作用将逐渐减弱,2007年消费价格将有3%左右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