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市场万事俱备,只欠税惠东风。”这是中国保险学会会长戴凤举对中国企业年金的一句精辟总结。
自从2004年国家规范企业年金后,四年来企业年金的发展不如人意。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迟迟未出台支持企业年金发展的税惠政策。
在监管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界金融业界等各方人士的强烈呼吁下,2007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终于针对性地出台了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这正好给了精明的保险公司机会,纷纷推出新的年金产品,抢道养老保险市场。
税惠新政
4月中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这与之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相得益彰。
这两份文件都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金的税惠额度;企业缴费在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列入企业成本,在税前列支。
“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惠政策,就是鼓励效益较好的企业在为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为职工另外购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以此缓解未来繁重的养老金支出。”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人士解释,“在今年年底前,将有更详细的税制政策出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协商制定。”
税惠政策的逐步明朗,对于保险公司的养老年金业务来说,可算是一个重大利好,多家寿险公司纷纷开始“备战”开发功能更丰富的年金产品。
设计翻新
《财经时报》从养老险市场上了解到,新型的养老年金产品已经逐渐取代老一代固定利率的养老产品。
单纯的保障型、储蓄型为主的年金产品已经被包含“保本+保息+收益分红”概念的产品所取代,同时新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等特点,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各家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正是瞄准了目前企业年金保险巨大的市场空间。”中意人寿团险业务经理认为,目前是力推年金产品和养老产品非常好的商业时机,不少保险公司升级了原有产品或专门设计了新品开始“挤”入养老保险市场。
产品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产品较多,消费者该如何甄别购买年金产品呢?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年金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年龄状况和投资回报。
“购买养老保险应遵守‘尽早买’原则,因为越早买,分摊每期付的钱就会少,且分红就会越多,这样比较划算。同时,要弄清自身的风险喜好后再决定是买高回报的年金分红险,还是保底加固定收益的年金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