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媒体:要盘活中国经济这盘“大棋” 它将是关键一步 2016-2-14

·作者:佚名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时间:2016/2/14  

2015年,中国政府减税频频,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2015年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400多亿元。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是深得民心的一项好政策。李克强总理曾深入阐释: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减税,本身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这也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去年12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多次强调“减税降费”,同时,将以往会议提到的“结构性减税”直接改为“实行减税政策”的表述方式,体现2016年工作中将把“减税降费”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说减税是中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政策?我们可以来看看李炜光教授的《大家的财税学》。手头的这本《大家的财税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在过去,对于纳税我并没有明晰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作为个人基本的义务。作为纳税人有哪些权利?纳税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些基本问题,我却很少去思考,似乎在以往也很少有人引导此类的公众话题。

 

这本书首先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说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我国在税收问题上有什么明显的欠缺?纳税人应当拥有哪些基本权利?国家应该怎样征税,税收怎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为什么减税应当成为国策?对这些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者都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研究。

 

李炜光在书中提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制度下,财政都是个大问题。财政、税收实际上是一国政治的全部经济内容,它与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发挥、国家自由民主制度的构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的确定、现代法治的形成等几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密切相连。既然是大问题,它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税种设置”、“税率调整”、“费改税”之类的具体措施来解决,而是要在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税收自主权和预算决定权,构建财政民主制以体现宪政民主的经济内核,真正实行纳税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直接监督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全方位的彻底革新。在书中提到,路易十六就是因为看不到财政问题之“大”,不具备解决大问题的大思路和大策略,所以才失败,法国大革命才会发生。

 

同样的问题,在中国似乎显得更为严重。李伟光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治乱交替,陷入历史的“黄宗羲定律”中,就是因为无限政府和没有刹车装置的财税制度所致。自秦统一九州之后,中国就一直处于强大的皇权统治之下。而皇权专制的必然结果,就是无限政府的形成,其最明显的外在特征是机构膨胀、官员冗多,这在经济上就必然要求有大量的财政经费以供其下佛诶,而中国自给自足的和脆弱的小农经济却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但因为中国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他所建立的和以他为总代表的政府也是“无限”的,这个政府所拥有的征税权也是“无限”的,于是,赋税、徭役征发便越征越多,越征越重,就像一辆因失控而狂奔不止的汽车,不到造成严重破坏的程度和受到外力的强力制止停不下来。赋税,于是便成为残害人民、破坏社会再生产能力、导致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引发周期性社会动荡的根本因素。

 

李炜光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当年法国大革命之前那些启蒙家,就是告诉人们一句话,你除了有纳税的义务,同时你还有质疑的权利。他说,等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社会的进步。中国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好多人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也开始问责了。这是一个社会主人意识的觉醒,实际上就是纳税人的意识觉醒,我交了税,就应该有问责的权利。

 

放眼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2016年宏观调控政策时明确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同样,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突破也绕不开“减税降费”的有力执行,要盘活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减税降费”无疑将成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