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应逐步提高QFII、RQFII、QDII额度 2016-12-6

·作者:佚名  ·来源:凤凰财经  ·发表时间:2016/12/6  

 

A股进入“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更高阶段写在深港通正式开通之际

 

本报记者李光磊125日,备受期待的深港通启动交易,运行顺畅,交易平稳。这标志着A股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第二条腿”开始迈步,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中国财富全球配置进入新的阶段。

 

与两年前开启的沪港通相比,深港通具有更加便利的交易机制、不断扩大的投资者准入。不过,从沪港通的运行来看,沪股通每日额度平均使用率只有5%左右,港股通每日只有7%左右,对A股市场的短期运行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在一些专家看来,短期来看,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并未使A股发生太大变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看待A股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放眼全球,回顾历史,无论是韩国等其他后发市场的追赶路径,还是中国资本市场26年的发展经验都在证明,只有持续不断地对外开放,才能保持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跻身全球成熟资本市场第一梯队。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应该而且必须在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A股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拥有内地广大的资金来源和大量上市及拟上市公司,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同时,A股市场“新兴+转轨”的特征依然明显,市场机制仍不健全,开放程度较低,机构投资者相对缺乏,散户为主,高换手、高波动等非理性特征明显,市场监管也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来解决,以开放促改革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相关度有所提升。而沪港通开通后,上证综指、欧美主要指数和香港主要指数的相关度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这就需要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强跨境风险的预防,进一步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利用好各类国际监管合作平台,共同预测风险,共同应对可能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还需要持续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以便让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改革+开放”双轮正向驱动的更高阶段,实现资本市场的快速稳健发展。有业内人士提出以下建议,值得关注和借鉴。

 

首先,不断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层面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为市场间进一步融合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在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QFIIRQFIIQDII额度,探索适时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现二级市场深度联通。二是支持香港保持和完善现行发行上市制度,维护好其市场成熟、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特点,鼓励境内企业广泛采用“A+H股”两地上市模式,分流AIPO“堰塞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杠杆、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三是发挥香港市场投资者较为成熟、复杂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品较为丰富的优势,为进入A股的国际投资者提供避险场所,并为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实践和有益补充;四是继续发挥香港区位优势,吸引跨国投行及资产管理机构在香港设立总部,继续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以香港市场作为国际化发展支点,使香港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开展海外并购的重要平台。

 

 

其次,加强交流和培训,深化两地监管合作。加强监管合作是市场融合的制度保障,要鼓励两地监管制度互相借鉴、提高监管互认程度。监管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两地在IOSCO多边备忘录和沪港通、深港通项下的监管和执法合作。二是要形成鼓励两地监管机构人员交流的制度安排,通过工作岗位交流、市场化选任等机制促进人员流动;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两地监管人员进行轮训,增进双方市场间的了解;从二级市场监管,到机构监管,再到上市公司监管,促进内地监管人员全方位了解成熟市场先进的监管机制和理念,真正实现制度借鉴。

 

最后,做好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间的衔接配合。两地市场最终的互联互通,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条件。互联互通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一方面,人民币资本项目逐步实现自由兑换,可为两地市场估值合理互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更多以内地资产为基础、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证券在香港发行和交易,对于扩大人民币海外资产池,增强人民币抗波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要充分考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紧密衔接,相互促进,最终推动实现各自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