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两税夹击 重压资源股 2007-06-21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商报  ·发表时间:2007/6/21  

    日前有消息称,调高资源税的方案有望近期出台,同时期货市场近期亦传出国家将于7月1日调整部分有色金属出口退税税率的传闻。市场人士表示,两税若一起出台将对一些资源型企业和基础原材料出口型企业的短期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资源税计征方式

   从量征税变为从价征税

   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务院日前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要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而按照税改出台的时间节点规律来看,从下半年起统一调改的可能性相当大。

   对于资源税改的计征方法,该消息灵通人士表示,将由目前定额征收改为定率征收,即由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以提高资源使用成本。由于目前国际市场资源价格普遍上涨,而以往实行的从量征收无法体现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效果,改为从价计征后,能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既有助于通过税收调节资源利用,也有助于政府税收的增加。

   据悉,从量征税不受价格变动影响,但却与课税对象的量有直接关系。而从价征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后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明显,与征税对象的数量也有紧密关系,其与差别比例税率配合,可以调节产品利润和产品结构,影响价格水平,最终调节产业结构。

   资源浪费严重

   提税利于降低投资增速

   提高资源税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是政府力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创节约型社会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

   今年“两会”上,发改委主任马凯称,希望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较去年的24%低。而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5.9%,增速高于1至4月的25.5%。统计局目前还没有公布5月份当月的投资增速,但从1至5月的增速推算,5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27.1%,增速大大高于4月的25.8%。

   统计局数据细则显示,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358亿元,同比增长13.5%;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368亿元,增长11.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540亿元,增长23.3%;铁路运输业投资530亿元,增长11.4%;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投资810亿元,增长52.6%;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895亿元,增长4.6%;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465亿元,增长40.7%。

   财政部财科所一位专家指出,“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和天然气成为投资增速最大的行业。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国内资源类产品市场价格高涨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资源税过低,资源价格便宜所导致的投资冲动造成。而资源税过低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因此,提高资源税符合中国构建资源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且资源税属于地方性税种,这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的重头应是因资源条件带来的超额利润。”

   有资料显示,中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只有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并且大中型矿山中有43%没有开展综合利用。

   传闻调整出口退税

   铝制品或将受影响最大

   近几日,在国内有色金属业内广泛流传着一份“出口退税调整目录”。该目录显示:铜、铝、铅、锌、锡、钨、钼等几乎所有有色金属都被列入调整名单中,大部分产品退税从原来的13%调低到5%。其中市场最为敏感的铝条、铝丝等铝制品的出口退税可能从8%至11%减至零,也就是取消出口退税。市场传言,这一调整政策将会在7月1日执行。

   对于政府今年下半年再度调降有色金属出口退税的可能性及其目的,国内期货业人士表示,可能性的确存在,而政府的目的也许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关。

   今年以来,国内有色金属价格高企而导致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产能,然而消费市场却因原材料价格过高而一时难以消化,因此一些有色企业有向国外出口以换取利润的倾向。如果出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倒还罢了,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仍然以低成本优势出口资源耗费量大的初级原材料产品。这些产品销往国外只能换取微薄利润,而换取的外汇又将增大对人民币的需求,这样的恶性循环将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如果人民币升值缓慢的话又会导致国内人民币流动性过剩。

   长城伟业高级金属分析师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的7月1日,中国已经对一些出口商品退税税率作出过调整。其中,原铝出口退税已经全部取消,而初级铝型材的出口退税从11%调降到5%至8%。然而,此次传言中的“目录”将退税全部取消有些不太合理,因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铝材不应该被取消出口退税,即使调降也将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股市影响资源类上市公司的重大利空

   资源税调升直接增加原料取得成本,出口退税调降直接缩减出口利润,两税夹击之下,一些依赖廉价资源取得和大量出口初级产成品获得高收益的企业将利润大降。

   国信证券分析师陶正斌表示,我国现行资源税基本规范是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资源税暂行条例》,覆盖范围较小,只涉及原油、天然气、黑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基本上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性质,从量定额征收,税额标准20年没变。而新税率调升的幅度当至少在1倍以上,而从价计征将使得企业缴税的总额成倍提高。

   上海中期金属分析师曹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近年来国际国内能源、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锡、铝、稀土等产品价格经历了3-5倍的狂涨,相关一些早期就廉价获得大量采矿权的企业从中获取了高额收益。在国内A板上市公司中,驰宏锌锗、吉恩镍业、中金黄金、稀土高科,以及一些煤矿类、石油天然气类的上市公司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而此次资源税调升特别是将计税方法从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将大大增加相关资源类上市公司的成本,基于资源增值部分取得的超额利润将大为降低。此外,一些以经营出口有色金属初级材料、基础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上市公司,因出口退税调降,其经营利润将大大降低。其中,铝业板块将受到直接影响,投资者应该予以充分关注。国内石油天然气类上市公司业绩因资源税调升也将是直接受到税改利空冲击的板块。但是中石化、中海油等超级能源股自身的产业链比较完全,后期又有燃油税改等针对消费终端的增税,因此其影响要大大弱于有色金属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