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而又公开的产业
而岁末临近,代开发票的“推销”似乎大有浮出水面、愈演愈烈之势。半夜不期而至的手机短信,电子邮箱里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好多与代开发票有关。城市中的很多人都知道“代开发票”的服务并习以为常,很多人在享受这种服务的便利并从而获益,但很少有人警觉,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是一个可怕的产业,其可怕之处在于发票从假到真,从手写到机打,从地下到公开,无处不在。
打开一个发票服务公司的网页,会看到这样的企业介绍:“北京XX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财政局批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税务咨询公司。与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财税法律法规,准确审核保证财务记账。实行规范管理及严格履行的保密制度。
在诚信保密的基础上,专业各项税务事宜、记账咨询手续、发票咨询管理服务。咨询管理服务范围:工商业销售、广告、医疗、住院、运输、其他服务、租赁、建筑安装、餐饮定额及其他等。”
这种本该是地下交易的非法行当,却在互联网上公开承诺发票可以通过税务系统的查询,并有24小时的服务电话,还严格保密。专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一时间让人感觉这似乎是合法的业务了。
有业内人士称,此种现象并非偶然,没开过假发票的企事业单位不会超过十分之一。在如此庞大的供给背后,必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那么是谁在给别人代开发票,又是什么人在使用这类发票呢?
需求“旺盛”决定产业“繁荣”
需求决定供给,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从印制假发票到公开兜售真发票,“发票”产业也在不断“升级”,机打的真发票能通过税务局的检验,客户自然满意,两下心安,生意当然也就红火了。
李先生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会计主管,有着8年的会计经验。在他看来,代开发票在业内已经是公开了的秘密。
据李先生讲,他和那家代开发票的公司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往来了,开发票的公司是他以前的同事介绍给自己的。这家公司信誉还不错,没有发现假票的问题,服务也还好,打个电话就把发票送到公司来了,而且几乎所有行业的发票都可以搞到。
为什么要从外面的公司代开发票呢?从正常渠道不能拿到销售发票吗?记者颇有几分不解。“公司避税需要啊。”李先生一语道破了天机。据李先生说,他去年曾经通过代开发票这种方式,开了400多万元的发票,给公司节约了很大的一笔税收开支。400多万元?!记者有些惊讶。一个不算太大的公司一年要开400万元的发票,那么全国各行业各个部门加起来,要开出多少“非正常发票”,实在是无法估算了。
“我说的是一年开的总金额。开了好多张发票呢,是不同公司的章。”李先生说。
“我们公司是搞基建的,很多材料都没有办法取得发票。可能发货方也是为了节税吧,反正就是拿不到发票。对我们公司来说就意味着很多成本开支就不能正常的扣减,意味着要多缴所得税。现在公司之间竞争这么厉害,本来利润就很薄,如果再缴那么多税,就更竞争不过人家了。公司的老板给我的压力也很大,没办法啊,只好出此下策了。财务这一行,不太好做啊。”
和李先生不同,韩先生(化名)供职于某事业单位。不过在代开发票这件事上,韩先生的经验似乎并不比李先生少。
“请外面的公司代开发票费用比较低,一般0.5-2%的费用。如果你开票的金额够大,费率还可以更低。单位每年都有一个资金预算,如果到年末的时候预算花不完,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就会相应的减少。”韩先生说,他在科室负责财务后勤方面的工作,关于预算的这个问题每年都要让他费不少脑筋。
韩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本科室下一年度的预算减少了,科室里的经费就可能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到时候再审批的话就比较难了,而且领导和同事会认为他的工作没有做好。
面对预算的余额,韩先生最开始的解决办法是购买一些固定资产,比如电脑笔记本、投影仪之类的,似乎很见效,因为把预算都花出去了。可是在后来他发现购买固定资产这一招已经不灵了,因为固定资产都要一定的年限才能报废,科室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了。
后来还是其他单位的人告诉他可以从外面代开发票,各个行业的发票都可以很轻松的搞定,省却了购买物品繁琐的手续,而且发票想开多少都可以,费用也比较低廉。
自从在外面的公司代开发票之后,韩先生再也不为预算的事情发愁了。
记者有一个在某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因为工资加奖金很高,为了避开个人所得税,他和同事们每个月都要拿大量的发票来冲抵,有时候找不到足够的发票,就干脆买一张,反正买发票的成本远远低于缴个人所得税的额度。
一家安徽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记者说:“代开发票的业务全国都有,数量庞大得让人吃惊,只要做假账的存在,这个产业就活得滋润,而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几乎都需要这个产业的存在。”
她还说:“代开发票是每个财会人员的必修课,政府部门年底的突击花钱、发奖金,企业摊销逃税,行贿送礼,公司洗钱,哪一个都离不开代开发票的服务。如果哪一天这个产业消失了,干财会的人都会头疼。”
对于企业来说,取得销售发票就意味着可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降低了利润总额,减轻了所得税的负担。因为利益的驱动,才有了这么多的公司不惜铤而走险,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加入了这个行列。也有个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事业单位存在着商业贿赂的现象,而这些支出一般是无法取得发票的,因此单位的财务人员就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弥补商业贿赂造成的亏空。腐败行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虚开、代开发票,把单位的资产据为己有,客观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量的需求,才造成了代开发票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买一张发票如此简单
像李先生和韩先生所在单位请人代开发票的行为绝不是个案,其普遍性呈现两大特点:一个是全国性,几乎所有地域都有代开发票的需求和发票产业的触角,其服务也面向“全国”。另一个就是全员性,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无所不包。
一位干过代开发票行当的赵先生(化名)对记者说,北京的发票生意比较好做,因为全国各地来北京办事、批项目的人多,一些基层领导来送礼,动辄几十万元,账上不好处理,就只能购买发票平账,他本人就和十来个市长和县长的秘书打过交道,有的成了老客户。
为了证实代开发票公司的真实性,记者在GOOGLE的搜索页面上随机挑选了一个名为北京明光票务有限公司的电话,并以开票人的身份进行了暗访。
明光票务公司接听电话的男子自称姓李,在记者说明想请他们帮忙代开发票的意图后,他才有些放松下来。李姓男子声称他们公司各行各业的发票都可以开,有机打发票也有手工发票。记者说想开一张5500元的咨询费发票,对方说没有问题,只是开的金额太少,最少要200块钱。
记者在电话中了解到,这家公司代开发票的费率一般在0.8%—2%之间,如果代开发票的金额越大,费用也就可以相应的低一些。
私开发票还有人管吗
记者表示对方的要价太高了,如果可以便宜一些,今后还继续找他们开发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说定100元成交。按照对方的要求,记者把开票公司的名称、费用类别和金额通过短信发到了对方的手机上。李姓男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发票立刻就可以打出来,马上就可以过去取。当记者问他们发票的来源时,他十分警惕的反问“你问那么多做什么”,然后只肯告诉记者到北二环附近的明光桥那里取票,而具体地址再也不肯说了。
一到明光桥,记者马上给李姓男子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李姓男子说让记者先等一下,他马上就到。 而记者在寒风中等了10多分钟后,才接到对方的电话,告诉记者到桥南200米处的过街天桥见。当记者走到过街天桥附近的时候,手机又响了。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向记者摆手,示意记者到天桥下面一个角落里去。看的出来:他在暗中观察记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该男子自称姓李,在核对了记者所开发票的公司名称和金额后,他从包里面拿出一张机打的咨询费发票来。笔者注意到,该发票的发票代码为:211000772140,发票号码为:00234081,开票单位为北京市金燕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费用项目、金额和开票日期都和记者所发短信要求的内容完全一致。 记者拨通了北京市地税局的热线电话12366,按照语音提示把发票号码输入之后,结果显示这张发票是真的!
在此期间,李姓男子不停的催促记者快一些,并且不时的左右张望。记者试图在李姓男子口中得知更多的东西,而他却什么也不肯讲了。只是催促记者赶快付钱,然后就匆匆离去了。
“发票”产业的运作秘密
之所以称其为产业,是代开发票服务有着紧密的运作链条。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代开发票服务有着专业化分工,有人负责各类“宣传”,有人在街头“促销”,有人负责与税务部门沟通,有人专门与客户接头交易,有人操作开票业务,还有的进行横向协调。
通常是各做各的生意,同行之间还有点竞争,但是横向协调也是必须的。
由于发票需求行业和名目不同,公司之间也有约定俗成的“专营”,有的专开建筑业发票,有的专开交通业发票,有的专开广告发票,即使是同一行业,也要为固定客户变换企业名称,所以同业之间的调剂时有发生。
代开的发票大多数是真的,这是事实。那么这些发票的来源何处呢?如果发票是真的,就意味着开发票要缴税,而代开发票公司只收客户1%-2%的手续费,比正常税率还低很多,开票的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呢?
北京泰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肖太福先生解开了记者的疑惑。肖律师本人是法学博士,又是中国注册税务师,有多年代理经济案件的经验。在肖律师看来,代开发票并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而是在社会上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以前所谓的代开发票大多是假发票,假发票自不必多说,是不法分子非法印制的,只有依靠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杜绝假发票在市面上流通。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真发票,而这部分发票,恰恰是通过税务局购买的。
肖律师介绍说,公司代开的所谓真发票,来源渠道主要有几种:
有一些公司在税务局缴定额税,但能从税务局购买发票。这类公司的发票用不完,不排除此类企业代替别的公司开票的行为;第二种是欺骗购买。这种公司一般是注册后,从税务局买到发票,也不会去申报,也不会去注销发票,可能做一次就没有了;还有一些代开发票公司以低价格购买空白发票,然后由注册公司以丢失被盗的缘由在税局报失。所以客户购买的发票可能是已经报失了的,等发现问题可能再也找不到代开发票公司的人了;还有不法分子和个别税务部门承办人员相互勾结,注册了各种各样的公司,因为只要办理税务登记证就可以购买发票。
尽管只收很少的服务费用,但是代开发票还是有钱可赚的,赚钱的方式大致如此:
第一种是开阴阳票。所谓阴阳票就是指发票的发票联和留底联的金额或内容是不一样的,代开发票的公司可以用留底联以很少的金额缴税,但是开出的发票联金额却远远大于留底联。
另一种是发票沉淀,开完票也不做账。记账联不入账,发票游离于监管之外,然后再通过关系疏通使得账务蒙混过关。
由此看来,代开发票不仅不是无利可图,而是存在着暴利。一些代开发票的公司是不需要多少成本的,但是赚取的手续费却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他代开一张100万元的发票,就能从中提取1万元的手续费,收入是相当惊人的。
财税流失无法估量
监管严重缺位
代开发票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就好比国家财税系统上的一个毒瘤,得不到及时的根治,就会蔓延疯长,最终扼住财税的咽喉。
有专家指出:这种大肆代开发票的现象,不仅造成了税源的流失,还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税收体系。这好比一个巨大的黑洞,流失的金额无法估量,助长做假账和腐败行为的滋生,形成的社会风气也很难扭转,为此买单的是国家财政。
据三湘都市报11月22日报道,长沙首次捣毁制假发票窝点,警方收缴的假发票最高可开具发票金额高达35亿元。全国范围的代开发票金额暂时还没有权威的数据统计,不过按照当前代开发票的火爆程度,可以想象得出偷逃税款金额会多么惊人。
“代开发票是违法犯罪。”肖太福律师认为。
但是,违法的成本不够高,现在除了对增值税发票有所顾忌之外,其他发票都生意兴隆。业内人士都知道,增值税是地雷,没有人愿意去碰,因为那是“杀头”之罪,而对其他代开发票行为的处罚就好比放了几个鞭炮,吓吓人而已。
“赚的总比罚的多,现在挨罚的情况也不多了。”赵先生一语道破玄机。
面对这种人尽皆知的行为,相关部门的整治和打击力度明显不足,这个产业才得以生生不息。
从客观角度来说,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监管成本很高。代开发票由于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公司数量众多,给税务机关的监管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监管的相对薄弱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相关资料表明,一般来讲,税务机关会对虚开、代开发票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比如取消纳税义务人的发票申领资格、罚款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才可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监管不力也为代开发票流向社会提供了土壤。在城市街道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办证、发票、刻章”等小广告,很多市民还不时会收到出售证件、发票等的手机短信,而网络上的广告更是堂而皇之。
这些广告往往都是代开发票产业的第一环节。然而执法部门查处时,对小广告只能依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乱贴乱画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既没有侦查权,也没有搜查、捕人的权力。而短信监管的不力也让假证借手机平台流入社会。网络监管更是欲寻无门。
更有甚者,一些税务人员与代开发票的公司利益纠结,不仅不行使监管之职,反而为之提供保护。甚至相当部分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代开发票习以为常,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漠然视之,坐视国家财税流失。久而久之,造成对代开发票监管缺失的情况,用记者采访中遇到的知情者的话说就是:“这事没人管!”
亟待审计部门、工商部门和税务稽查部门等相关部门拿出诊治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