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品油很可能作为新的品种进入国储范围。此前,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只有原油一个品种。
16日,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相关部门与两大集团在春节前就已开始探讨成品油收储一事,今年列入规划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设想由来已久
资料显示,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动工兴建战略石油储备设施,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考虑将成品油包括在战略石油储备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一个成品油储备设施“西北取暖油储备”。
而中国的情况是,到目前为止,原油储备能力仅有1000万吨。二期基地选址已基本完成,总储量约为2680万吨,但大部分还未开始建设。1000万吨相当于7300万桶,而美国的原油储备已达7亿桶,并已决定要在未来几年扩大为10亿桶。
“中国的石油储备量最多只够30天的使用量,而国际通行的安全警戒是要满足90天。”林伯强认为,中国的原油储备还亟待加强。
此刻,中国为什么要将成品油纳入国储?
这一建议由谁提出,有两种说法。
据悉,一吨成品油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如果按计划今年收储300万吨成品油,意味着每个月储备有近30万吨成品油,也即每个月占用资金120亿元。这对于金融危机下的两大集团来说是一笔巨额现金流。
事实上,能源局局长张国宝1月曾撰文称“中国石化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现金流非常紧张,下一步已经没有后续资金完成新的投资计划。”
东方油气网钟健认为,中国的成品油从此开始买方时代,成品油的供给过剩将在1-2年内长期存在。
而另一方面,成品油出口市场也不理想。成品油储备纳入国储对于两大集团来说也意味着新的销售市场。
困难重重
据分析,将成品油纳入国储有两个选择:建立新的储备设施或者租用两大石油公司的成品油库。
中石油相关人士称,如不谈漫长的选址过程,仅成品油库的建设周期就要两年左右。如果要在今年就开始成品油收储,租用已有的油库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两大石油集团成品油的收储能力已经堪忧。
据中石油内部人士介绍,兰州石化成品油库每7天就要“倒一次库”,而正常情况倒库周期应该为15天,成品油库存能力十分紧张。
兰州石化的情况在中国的炼油厂系统里普遍存在。“兰州石化从最早的100万吨炼能上升到现在的1000万吨,而油库建设却一直没跟上来,各大炼厂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对中石油而言,除了各炼厂的油库之外,销售体系也有大量成品油储备设施。比如位于兰州的西固油库就有37万立方米的储量,但这种中转油库难以被国储利用。“销售系统的油库往往关系到几大销售区域邮品销售通路的畅通,如被国家租用,中石油的销售如何进行难以想象。”上述人士分析。
成品油收储能力较强的中石化对300万吨的成品油国储也相当挠头。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中石化方面最多能拿出100万吨的多余储量储备战略成品油,中石油的多余储量肯定不及中石化,不知300万吨的收储如何完成。
有无可能租用民间储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