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下降但未大规模撤离
今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这是该数据自2008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本月下降幅度较上月的5.73%大大加深。从各方面来看,外资流入量下降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
金融外资减持股票。“金融海啸”淹没了众多欧美大型金融机构,从去年至今,瑞银集团、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先后抛售或减中资银行股票给机构投资者。
投资正调整转型
金融危机的席卷正值中国产业发展的转型期,国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促使外资投资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入方式和区域布局等不断优化。专家认为,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外资进入中国的产业、规模、投资区域正发生着改变。
中投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志坤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外资在进入中国不同行业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制造业从62.13%下降到49.44%;采矿下降了1.5%;水、电、气下降了3%;建筑下降了2.5%。同时,和这些降幅相对的是,银行、保险业从0.19%上升到9.86%,房地产从11.42%上升到20.67%。而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2008年全国农林牧副渔业和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1.9亿美元和3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和24.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趋势并不明显,但传统投资与新兴投资交融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新特点。”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制造业占比今后将可能进一步下降,但服务业比重提高的主要来源在于房地产等行业,银行、保险、电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投资是否增加则取决于国内的政策取向。
而且,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趋势近年来正在加剧,独资已代替合资成为外商投资中国的主流。“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资进入中国多以合资合作的方式。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的独资倾向就开始表现出来,到后期主流就是独资企业。”马宇介绍,截至2006年底,外商独资个数已占全部外资进入中国企业数量的44.6%、金额的46.7%。此外,我国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地位在不断弱化。他指出,目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存量仅占全球2%略强,且外资来源以华人资本为主,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外资仅占不到五分之一,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占全球的80%左右,且都是相对最规范、技术含量高的资金。
记者还了解到,外资过去大多在沿海发达地区投资发展,近几年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挺进。2008年,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66.2亿美元和74.4亿美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2.8和56.2个百分点。
仍旧看好中国市场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告诉记者,就规模和增长潜力而言,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是巨大的。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极大的,但中国市场的长期吸引力仍是无与伦比的。
美国百思买公司亚太区总裁杨得铭说,中国是百思买最大的采购市场,去年一年在中国新增了5家门店,未来对中国的投资不会减少。
广东金融学院博士杨荫认为,现时的外资下降,并不代表长期趋势。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质对外资具有长期的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分配政策的改善及以城市化为主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国内巨大需求的唤醒,将给外资以巨大的、长久的吸引力,但这种外资不再是仅仅作为资金的低端的外资,而是携技术、管理,品牌的高端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