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近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上撰文表示,鉴于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不能很快惠及中小企业,建议迅速启动中小企业缓税计划,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缓税计划的具体做法是:使中小企业2009年的税负减半(或减30%)。当明年或后年经济开始复苏时,企业再分5年(或3年)把所欠的税费逐渐补齐。
汤敏认为,通过缓税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有如下优点:第一,缓税使企业能很快地大量减少成本负担。据统计,2007年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在内的企业税收高达3万多亿元。以此估计,如果2009年对中小企业缓税一半,就可直接减少中小企业近2万亿元的成本,对企业帮助的力度很大。第二,这一措施并不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用减税方式,政府会永远地失去一部分收入,而用缓税的方式,等于政府借给了企业一笔钱,而这笔钱很快就能收回来。缓税的方式不会造成市场扭曲,影响结构性改革。对那些本来就岌岌可危的企业来说,如不缓税,它们垮得更快,这笔税反正也收不上来。而通过缓税,其中一些企业有可能生存下去,政府不但可以收回这笔欠税,还可以多一些长期税源。第三,缓税可以有各种灵活的实行方式。例如,可以仅对中小企业缓税,也可以对所有企业缓税,或是仅对一些困难的企业、行业和地区缓税。缓税还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由企业自己来申请。认为不必缓税的企业可以正常缴税。对那些暂时十分困难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大的行业和地区,可以加大缓税的比例。第四,缓税有可能产生平滑市场周期的效果。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央行都往市场上注入了大量的货币。一旦市场复苏,这些史无前例的流动性资金很可能造成市场过热、通货膨胀的后果。而这时我国企业要还欠税,能够抑制一部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