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燃油税费改革好马要配好鞍 2009-4-8

·作者:闫林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表时间:2009/4/8  

2009年新年伊始,动议了十余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正式施行,改革对理顺交通税费关系、促进节能环保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交通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际上,改革涉及的财政交通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

一是继续推动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在调研中笔者可以感受到,取消收费公路是老百姓的迫切愿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路不仅仅要算经济账,还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国家确定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政策。接下来,中央有关部门应尽快指导地方确定停止收费时间,锁定债务和收费里程,并安排补助资金,尽快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还路于民”。

二是结合改革深入研究公路建设养护问题。燃油税费改革改变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也给财政交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摸清公路建设的历史债务情况,避免因交通建设资金链断裂引发中国的“次贷危机”,今后公路建设的融资平台如何搭建,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公路养护问题虽日益引起国家的重视,但养护资金来源一直没有得到落实。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也规定了养护资金来源和标准。但实际上在燃油税费改革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非列养的村道进行管理,农村公路缺乏固定的养护资金来源。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后,一方面应着手理顺预算管理体制,调动市县财政部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应提出具体要求,落实有关规定,切实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应对油价上涨,早作预案。此次燃油税费改革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即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形成的国内成品油降价空间。从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油价总体上的下降,减小了此次改革对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相应降低了改革的阻力。然而,居安当思危,若经济形势好转,油价重新高企,如何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公路)的养护资金来源,应早作预案。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由于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车辆行驶里程和燃油消耗成非线性增长,导致燃油税收入上升缓慢,为公路建设和养护带来较大资金压力。为此,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征新的税种,以弥补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如:美国在开征燃油税之外,还征收重量里程税、重型轮胎税、油老虎税等,甚至尝试重新发展收费公路。可见,只有依靠多税种体系,才能为国家交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实现改革的长期目标。

燃油税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配套措施是否完善。近年来,财政改革的一系列实践和创新为燃油税费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顺利实施,建立了对相关用油群体的补贴渠道,使燃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能够得以实现;中央代理地方发债的政策设计,给公路建设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在改革实施之后,仍有很多配套的政策需要继续完善,以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比如,对不属于公共交通服务范畴的出租车行业,在改革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政府给予油价补贴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应尽快建立油价联动机制,使成品油价的涨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运价中,从而主要由最终消费者承担。此外,政府应着力于不断提高出租车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其垄断利润,从而为城市出租车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