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  页|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服务|法规库|加入我们|联系我们

消费税大调整 白酒率先提价 2009-09-11

·作者:吴勇毅  ·来源《新财经》  ·发表时间:2009/9/11  

沸沸扬扬的白酒消费税调整,终于在市场的一片争议声中尘埃落定。此项税改政策的出台,将大型酒企,尤其是白酒类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避税途径最终堵上

 

723,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在保持20%从价税不变的前提下,将大型酒企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售价,核定为各自销售公司对外销售价格的60%70%

 

该办法于8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这个主要针对大型酒企规避税收的“重拳”一公布,就引发了国内白酒行业的大震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调整总体思路是“税率不变,计税价格调整”,但税基改变将使白酒纳税额提高一倍。因此,这次白酒消费税调整,将对企业的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白酒行业或许将面临一次新的洗牌。

 

税负转嫁,福焉祸焉

 

可以说,这次白酒消费税的提高,或许会成为白酒企业新一轮“备战”的导火索,而提价似乎是目前酒企转嫁税负的最好途径。据测算,上市公司高档酒企大约要涨价10%左右,才能消化提税对企业净利润造成的影响,如果转嫁顺利的话,一些企业甚至还能实现更多的利润盈余。

 

在白酒类上市公司中,沱牌曲酒因实力最弱,受到的影响也最大。因此,81沱牌曲酒迫不及待发布公告,对旗下高端产品“舍得”酒提价最高10%,成为明确提价的第一家白酒企业。在税改前的6月份,五粮液、茅台的经销商们纷纷囤货提价,上涨幅度也在10%左右。目前,茅台、五粮液等虽未公告正式提价,但预计在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前后,将会采取提价行动,提价幅度在2050/瓶之间。

 

随着白酒消费税的调整,企业能否顺利地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还要视市场供需、购买力状况等因素,而不是单由企业说了算。在供给过剩、景气仍未复苏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将很难将税负转嫁,企业利润就会受税负影响持续下降。因此,白酒企业在考虑进行提价时,以下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是品牌力,品牌力是否能够支撑产品独领风骚,且拥有相对较大的竞争优势;二是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成熟期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销售较为稳定,此阶段的品牌,税负转嫁能力较强。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并未完全转好,上市白酒公司要谨慎从事,如果贸然大幅提价,将给景气度刚刚开始复苏的白酒行业带来新的震动。

 

有专家指出,近几年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年年涨价,有的年份更是疯涨25%,快涨到“顶”了,产品价格已经严重脱离实际消费需求,必冲高回落。

 

新税制规定,企业白酒销售价格如上涨,将动态调整最低计税价格,即涨价部分将不再“自然避税”。因此,白酒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提升将受到抑制。

 

 

对于白酒新消费税的实施,多家白酒企业表示,除了如何确定提价幅度外,正在研究相应的财务应对策略,进行新的税收筹划。

 

目前,酒企只顾把利润转移到销售公司以减少消费税,却忽略了所得税,卖出的价格低了,利润便少了,这对酒企上市公司的业绩有很大影响。与这些企业相关联的销售公司,集中了大部分利润,顾此失彼,使白酒上市公司的利润报表并不好看。78五粮液发布公告,宣布与母公司五粮液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将创造极高利润的五粮液销售权收回。业界猜测,五粮液的“醉翁之意”,在于规避白酒消费税调整后所带来的冲击。销售渠道收益以后归属上市公司,不但可以抵消消费税调整带来的影响,还有可能使五粮液净利润有所增加,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在白酒销售过程中,茅台等一些大型酒企从来都是“先收钱,后发货”。因此,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少,预收账款却很大。如果适当改变一下销售策略,保持既有的利润空间,也并非一定要通过提价来实现。

 

总之,对白酒企业来说,要生存发展,不能依靠避税,也不能依靠简单的提价进行维系。企业只有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强化品牌建设,树立效益观念,才是白酒企业在调整中重生和做大做强的根本之法。

 

87,税务总局一权威人士在官方网站载文明确表示,重核计税价格不应成为白酒涨价理由。“这次调税,主要是加强对白酒产品的消费税征管,堵塞税收漏洞。”他强调,对于由此增加的税负,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内部消化”,而不应在中秋节、国庆节这些传统的白酒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之时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