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反避税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强反避税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监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反避税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11]173号) ,用于进行反避税工作的专项经费,包括反避税调查费和反避税双边(多边)磋商费,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反避税调查费,是指国税系统根据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针对企业通过税收筹划避税行为,在国(境)内外开展调查所发生的费用。反避税调查措施具体包括: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管理、资本弱化和一般反避税措施。
反避税双边(多边)磋商费,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与税收协定(安排)缔约方的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协定(安排)有关相互协商程序的规定,开展双边(多边)预约定价和转让定价等相应调整谈判在国(境)内外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办法》规定的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一)差旅费,是指反避税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反避税案件集中研究分析以及参加反避税双边(多边)磋商、与国(境)外税务部门合作开展反避税调查等在国(境)内外所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及杂费。
(二)会议费,是指召开反避税案件会议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信息资料费,是指为取得国际、国内市场相关行业的价格、费用、利润指标等相关信息资料,向独立第三方购买有关数据及研究分析资料所发生的费用。
(四)设备购置费,是指为查办反避税案件购置必需的计算机、摄像器材、传真机、复印机等办案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五)翻译费,是指委托或聘请翻译人员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六)租赁费,是指办案过程中临时租用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及其他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七)邮电费,是指在反避税调查和双边(多边)磋商中所发生的邮寄费、电话费(不含移动电话费)、传真费、网络费用等。
(八)培训费,是指国税系统对反避税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所发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