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领域的经济活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据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733.3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6%。显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势头迅猛。但有专家分析说,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企业在进行国际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时,除了要对投资地域、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做出优化选择,还应针对错综复杂的税务环境拟定相应的税务筹划策略。
财税支持助推企业“走出去”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多种财税支持,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方面,设立海外投资基金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税收方面,各国政府在确认避免双重征税的同时,还对通过境外投资项目而带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实行全额退税或较高退税率的鼓励性政策,对实物、技术投资或者投资利润返回予以税收减免。”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
近年来,为推动国内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活动,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的便利化程度,努力为中外企业加强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制定了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共设有29种税。按照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特定目的税、行为税类、农牧业税类。由于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行为不同,需要缴纳的税种各有不同,相应的税收管理也有差异。对于“走出去”的企业,一般来讲,需要缴纳的税种会涉及到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等,由于在我国境外发生的应税行为不征收流转税,在现行条件下,“走出去”的企业需要缴纳的主要税种是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董树奎介绍说,我国已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首先,为企业海外投资初期货物办理出口退税,降低企业海外初始投资成本。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以采掘业、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为企业海外投资带出境的设备、物资办理出口退税,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的初始成本。其次,积极引导企业享受双边税收协定待遇,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税收上的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对外正式签署税收协定89个,其中生效82个。另外,还与香港、澳门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安排。
同时,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所得,只有所在国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我国税率时才在我国补税,相等或高于我国税率时我国不再征税。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率为25%,在国际上属中下水平,这意味着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内不必补缴所得税款。另外,国税总局还公开发布政策信息,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服务。
税务筹划规避风险
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摩擦和困难时有发生,或是前行受阻,或是水土不服,还有的甚至打道回府。近日,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涉税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解释,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资金、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文化差异之外,不熟悉国际通行的规则、不适应投资国投资政策的调整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海油与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擦肩而过;阿联酋迪拜海港世界公司收购美国6大港口运营权无功而返。众多案例给我们这些正在“走出去”和将要“走出去”的企业一个深刻的启示:了解国际投资环境,把握当前国际投资形势,是企业进行对外合作投资首先要做的功课。
税收环境是国际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资金的跨国流动。从宏观层面讲,一国的税制和税收政策是构成该国投资环境的软制度要素。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来源地资本的税率高低差异,反映了该国政府对待投资的取向,是吸引投资还是抑制进入,这将直接影响资本进出总量和流向结构。而在微观层面,政府宏观的税收激励传递到企业,直接改变了企业的税后收益率,会导致企业投资策略的改变和投资方向的调整。
因此,即使在本国财税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企业仍需加强对国外的法律,尤其是有关会计、税务、审计等方面法律的了解,避免企业在外投资时遭遇困境,而这些问题恰恰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来提供帮助。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去国外收购企业时,比较注重买的价格和公司的业务。他们没有想到,将来如果退出的话,会牵扯很多税务问题。”某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挑战深有体会。如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买一个集团公司,集团下面有三家公司,中国企业花钱把集团全买下后发现,其中一家公司不想要了。在一个税率很高的国家,第一天买第二天就卖,这笔交易税务成本会很高。“如果之前在税务方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这样就可以绕过很多税务障碍,使双方交易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制定出完善的税务筹划对我国企业能够成功“走出去”至关重要。